中央财经大学助学服务中心

2021—2022学年国奖榜样⑫| 吴苗苗:行远自迩,登高自卑

发布日期:2023-04-02    浏览次数:

序 言  

   


乘风破浪 看墨海沧月

披荆斩棘 访学径书山

认真对待每一个人

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

珍藏每一份遇见

记录每一个故事

期待每一次花开


新疆兵团成长的她

奔赴北京  拥抱中财

拉开了属于她的故事



   

关 键 词



 
个 人 简 介  

   

   





吴苗苗,女,汉族,出生于2001年9月9日,中共党员,文化与传媒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文化产业管理19班。


2019年入学,平均绩点3.92/学分加权平均分91.11分/专业成绩排名第一,大一学年素质评价总成绩排名第五(5/31),大二、大三连续两学年素质评价总成绩班级排名第一。


大学期间曾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成心本科生特等奖学金、全面发展一等奖学金、学业优秀奖学金、学术科研优秀奖学金等;荣获北京市三好学生、中央财经大学北京2022冬奥会、冬残奥会优秀志愿者、中央财经大学2022年优秀资助宣传大使、优秀班级工作助理、暑期社会实践优秀个人等荣誉称号。主持或参与各项项目获得2021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国家级立项及优秀结项、第二十届“挑战杯”学生课外学术论文竞赛红色专项北京市二等奖、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市三等奖等;目前已保送至中央财经大学艺术学理论专业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人生格言:行远自迩,登高自卑。




 
事 迹 正 文  

   

   


1                          

遇见——将青春倾注于梦想

       


遇见,是小小村落的女孩。我出生于河南省一个小村庄,欣喜于一眼就能看完整个村落的满足,也越发憧憬着村落之外的世界。后来因家庭变故跟随家人一起到了新疆,在兵团的成长时光里,依旧喜欢看天、看远方。


遇见,是熠熠生辉的中财。从家到北京,52个小时的火车,3168公里的路,一路的风景变化,像是在慢慢向我讲述这个世界的故事。2019年9月1日,第一次拥抱北京,“中央财经大学”六个金字映入眼帘的那一刻,穆然而生的是对这座殿堂的敬仰,也更加真切地明白着“奔赴”的意义。


遇见,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很幸运能遇到所有的朋友,一路陪伴、彼此关心,相互陪伴。本科生优秀宿舍、校双优班集体、“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市三等奖、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新传杯”辩论赛全国冠军队伍......这一路,群星璀璨,也越发相信眼里有光,心中有梦,未来可期!



2                                 

成长——让陪伴幻化于浪漫

       


成长,是谆谆教导的师长。一路上学校、学院老师的陪伴与关怀,专业老师的启蒙与培养,学长学姐的照顾与帮助.....都在照亮着前行的方向。老师们既是学习生活中的引路人,更是我人生过程中的重要引路人。学长学姐们是知心人,更是学习与成长的榜样。


   
成长,是不断传递的力量。从初入大学的萌新到不断迎来的朝气蓬勃的学弟学妹们,有幸担任文化产业管理21班级助理,欣喜于他们的十八岁年华正好,也期待他们都能够找到自己的热爱。期间协助辅导员老师与班主任老师共同推动班级建设,开展“读书打卡”、“致四年后自己的一封信”等活动,班级两学期均获评中央财经大学学风建设“优秀组织奖”以及“全能型”班风建设班级称号。



   

成长,是青春奉献的华章。一路被温暖、被照亮的同时,心向阳光,也希望努力温暖社会,大学期间累计志愿服务小时近600小时。“暖暖之家”志愿活动中,一张张纯真的脸庞,“橡树湾”中一双双求知的眼睛……2022年12月,我正式成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以及冬残奥会志愿者,参与冬奥期间的首都机场运行保障工作,化身大白为涉奥人员送去贴心的服务,以“冬奥微笑”、“北京微笑”、“青年微笑”温暖冬奥赛道,温暖世界友人。在志愿服务过程中,我逐渐找到了归属感,这份归属,源于初心,源于责任,归于使命,更归于担当。


undefined



       


3                                 

热爱——使梦想凝聚于所学

       


热爱,是对学术的潜心追求。我积极参与专业导师戴俊骋教授所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等科研项目中,负责部分研究工作。2021学年担任彭英柯副教授科研助理期间,参与《Performing Arts:The Economic Dilemma》《文化产业管理案例》等财政部等核心著作编译撰写,协助文化产业案例库、数据库建设与管理。2022学年至今,担任龙马学者特聘教授、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教授科研助理,在老师们的引领与培养下,我也一步步迈向学术研究的大门。


热爱,是对专业的不断探索。龙马共绘乡村梦,红色景点与时行——基层红色景点文创精准对点扶贫大创项目获得国家级立项及优秀结项;以第一作者身份撰写的《书法助力乡村振兴的三种模式》一文刊登在《中国书法报》;文章《美丽中国战略视角下农村垃圾治理的模式探析 ——基于对辛庄村的调研实践与思考》收录在《行走的课堂——首都生态文明建设情况的调查》一书公开出版,学术论文《基于网络内容挖掘的北京市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及其提升策略研究》获得中央财经大学第二十届挑战杯论文大赛二等奖、优秀奖等。在专业导师们的指导下,我潜心钻研,锐意进取,也在一次次的挑战,不断增强专业学习,沉淀学术能力。





热爱,是对工作的尽职担当。经历的不断累积,身份的不断转变,也收获着越来越多大学经历中的“第一次”:第一次担任学习委员、第一次担任文产实验室主编、第一次担任学院本科生党支部组织委员、第一次担任中央财经大学辩论协会主席...... 始终热爱,认真负责,扮演好大学阶段的每一个角色,主动承担每一层身份背后的责任,相关学生工作经历也使我变得更加积极、乐观。



4                                 
未来——用期待浸染于旅途        


未来,是一场满怀期待的旅行。最开始的我会因为未知而恐惧。会因为不确定而害怕。而现在慢慢发现,正是因为未知,这份旅途才有意义;也正是因为未知,所有的期待才会浪漫。我也逐渐学会专注当下,全力以赴去做每一件事情。


未来,是一个跨越时空的约定。18岁生日时我给25岁的自己写了一封长长的信,核心内容是“初心不变”。“现在的你已经研究生毕业了吧~都25岁了,不会再动不动就哭鼻子了吧~是不是也遇见了一个喜欢的男孩子呀......25岁的苗苗,无论未来发生什么事情,都希望你依旧坚定、勇敢,永远激情满怀,永远热泪盈眶。”如今21岁的我也会时常跟自己对话,我想,25岁那天我也依旧会坚定地对18岁那年的自己说一声“不负来路”。


未来,是一份青春无悔的执着。新疆兵团墙上“献完青春献一生”的誓言映射着20世纪50年代援疆老人年轻时的模样,铸就了边疆最亮丽的风景线。时代中的我们更要努力成长,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增强才干本领,践行中财大精神,弘扬龙马之志,以青春之小我奉献青春之中国。


       
这一路,我们都值得          

         



我曾两次与这个世界相遇,第一次是父母给予我生命;第二次是国家资助,学校、学院关怀,让我有了坚持梦想的勇气与力量。“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的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中国梦”的种子撒向了华夏的每一个角落,我也更加坚信,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也更应该勇敢、自信和坚定。


青春,树立伟大抱负,书写奋斗华章。心中滋养着自强、自立、青春、奋斗与感恩的信念,在中央财经大学这片热土上,我们种下梦想的种子,惟愿秉承“忠诚、团结、求实、创新”的校训,让梦想在这片净土上生根发芽!




   
师 长 点 评    

   

   


第一次见苗苗是2021年3月22日,课后在沙河大活咖啡厅谈大运河历史文化街区的课题事宜,初印象中的苗苗还怯怯生生的样子,但是随着其后日益频繁的交流接触,才发现这个女孩在大学本科阶段取得了这么多成绩,能迸发出这么大的能量。


一直觉得“靠谱放心”是对她的最为公允的评价,而这个评价不仅是我,而是与她接触的每一位师长都共通的评价。作为见证她一路成长的专业教师,对她也寄予了更大的希望,期望她在其后的道路上可以继续大步向前!

文化与传媒学院

戴俊骋教授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