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入学那会儿,我在别人眼里一定是一个孤僻、古怪的怪人。一个人吃饭、一个人上课、一个人去图书馆学到闭馆。不爱交朋友、不参加活动、喜欢独处……但我自己明白,那是因为我很自卑,面对在各个方面都人才济济的环境,我认为自己除了能做对几道题就没有别的长处,努力是我唯一的优点,分数仿佛是我人生的终极目标。因此我的思想包袱很重,压力非常大,甚至在期末考试时失眠了一周,这样错误的想法让我大一上结束,除了专业第二的成绩,其他什么也没收获。第一年没什么科研、实习、竞赛和社会活动的我,综测不高,也因此与国奖失之交臂。
好在中财大是一个温暖的地方,它包容我的稚嫩、脆弱、呵护我的自尊,让我慢慢敞开心房。一切的转变发生在大一结束,我看到了财政协同中心的实验班招生公告,向来畏难的我看到要提交小论文+多位老师面试,第一反应竟是“我肯定不行呀”,好在我不愿错过,最终成为实验班的一员。在这里,我认识了思维逻辑和科研能力都max的优秀老师,结识了日后竞赛并肩作战、科研实习共享资源的好伙伴。
印象最深刻的是大二上与4位伙伴苦战三周在实验班《博弈论》课上汇报了一篇结合博弈论、数学、经济学的几十页全英文论文,需要将每一个数学公式的每一个符号揉碎了咀嚼,英语不好的我还需要逐词地理解文义。这是我以前不敢想的。正是这次宝贵的经历,让我开始尝试走出舒适区,挑战有难度的事。于是后来为实验班《数据科学与实践》课程做汇报,我需要独自阅读50页全英文实证论文,这对一个小白来说十分痛苦。但那时我和伙伴们相互打气,遇到难题的第一反应不再是:我肯定不会做,而变成了:我找找资料看看怎么做。
大二寒假到大三寒假,不过短短一年多,我却几乎将自己的简历内容翻了几倍。这半年我完成了两篇论文、两段助研、三段实习,并获得了美赛H和商赛市三。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首先,能获得这些科研实习的招募信息都要多亏学长学姐的分享,以及多参加感兴趣的讲座、多关注公众号。然后是敢于试错,将积累的知识用于科研、实习和比赛的实践,然后探寻自己对未来深造、就业的接受边界或兴趣范围。
就我自己而言,大二下时因为一门课程而对金融狂热,海投简历拿到中信行研offer,这期间我学会了如何对一个问题有框架地思考、如何快速学习并及时转化为有条理的输出。但最重要的却是对金融的祛魅,原来当时只是艳羡光鲜亮丽的生活填补小镇女孩的虚荣心,无法平衡的生活工作、无法满足的自我价值让我重新思考。
而后我加入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组,探寻健康、生活状况,如今也在撰写健康保险方向的论文、选修健康经济学的课程,我将目光从股市的大开大合转移到普通人的柴米油盐,因为我发现像曾经小镇上的大多普通人,倾其一生也没有足够叩开风险投资大门的资金,与他们更贴近的或许是医疗、保险、储蓄资源是否充足。想清楚了这一点,我决定要在健康保险、健康经济的领域做出我的一份贡献。
整个大三上,我不再匆匆奔走,而是沉醉于计量经济、健康经济、保险经济等学科的模型之中,遨游于带有专业领域词汇的英语之中,脚踏实地才能丰富自己。
“积薪高于山,焉用先后别。”行大于言,少说多做才是人生的真谛。我会始终记得恩师所授的“厚积薄发”,也会时刻提醒自己不忘来时路。用一颗纯净的心、一双勤劳的手去千锤百炼,待自己羽翼丰满之时,去真正做一个为人民服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