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高考成绩放榜,得知自己被中央财经大学录取,我感觉到在高中无数遍的刷题、背书、模拟考试都变得值得,付出的所有努力都得到了回报。但当我为此沾沾自喜时,殊不知大学的第一个学期就将我入学时的开心转变成了入学后的迷茫。
入学伊始我便遵循着高中的生活规律,本着“惟有读书高”的单纯想法开始埋头苦学。每天的主要时间都用于泡在图书馆刷吉米多维奇、刷微观经济学小红书。但学着学着我自己就产生了一些迷茫,迷茫的起因是自己脱离了高中的填鸭式教育,时间的大权突然全权给了自己,那这么多自由的时间该怎么安排、怎么合理利用,进而是自己在大学又该有什么样的目标、什么样的追求?随着自己逐渐熟悉大学培养体系后,我最后明白:大学的培养绝对不是让我们成为做题家,而是希望我们能够学会全面发展、拥有独立思考问题并勇于创新的思维。
在全面发展上,我非常幸运自己参与了诸如学术竞赛、学生会等活动,结交了新的朋友,探索了在学习之外的新的知识。大学是一个无比丰富的海洋,在自己对大学生活感到迷茫时,我们可以试着走出自己的圈子,将自己融入其他的,或者是更大的圈子,在这些不同的圈子里,我们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可以从他们身上找到自己未来的方向。曾经我在高中的班级里没有过任何职务,但是到了大学后,我决定跳出这样的旧圈子,并报名了班委与学生会。在学生工作生涯中,我认为自己的交际能力得到了较大提升。虽然刚开始我并不适应较为繁重的工作,并因此影响到了日常学习。但是随着时间推移,我逐渐学会了在繁忙的工作中如何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在工作与学习中找到平衡。随着工作经历不断增加,自己的统筹规划、合理安排人事的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在大一下学期,我开始接触学术竞赛,并在此之后报名了大创、暑期社会实践。截止至大三,我已经获得了6个重要的奖项与成果。我认为,学术竞赛等是促进我们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不断的思维碰撞,我们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与表达能力会得到显著提升。
在独立思考上,我有幸参加了由我们学院院长主持的第一届基地班招生会议。受到院长真挚而伟大的家国情怀的感染,我坚定地申请加入了基地班。通过基地班组织的导师双选会,我有幸接受戴若尘老师的指导。在戴老师的建议下,我首先于大二下学期结束的暑假报名了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通过charls组织,我系统地学习了社会问卷调查的理论与方法,在多轮线上线下考试与实地模拟练习后成功通过考核。虽然在实地访问中,我遇到了居住/访问环境恶劣、拒访等各种困难,但是通过自己努力克服,我最终完成实地30天访问,考察了广西6个城市与农村社区。通过这次实地访问,我意识到我国的城市与农村养老条件与习惯有着显著差异,这激发了我对中国城市与农村人口养老问题的探索。
在与戴老师的交流中,我能深刻感受到老师充满着创新精神,并一直以创新精神鼓励着我们去发现探索、去提问反思、去思考研究。Charls 实践调研结束后,我开启了自己的科研生涯。在戴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逐渐学会如何清理问卷调研数据。虽然问卷跳转复杂,变量质量较低,进行数据清理具有较大难度。但我可以沉下心,在课余花大量时间仔细研究问卷逻辑与跳转,最终完成了基础数据清理,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试着从数据的描述性统计中找到可以研究的问题。在认真阅读并梳理出了有关企业的政治联系、非正规与正规的文献后,我一直对企业政治联系与企业正规的关系感到疑惑。通过积极向老师请教,我们最终从这个疑惑里发现了一个具有交叉创新的论点,即在研究企业正规化的成本收益分析框架中引入政治联系。正是这一创新论点让整个文章具有较大的研究意义。这次论文写作经历让我体会到了什么是创新。老师常和我说,创新并不一定是创造出一个前所未有的新事物,它往往是是一种交叉融合的结果:利用不同角度的观察视角去发现一个问题,仔细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会出现,问题为什么会表现成这样,如何利用不同领域的知识去解释它。当我们保持这样的态度,在任何领域都想着如何去创新时,我们将是一个真正的经济学家。